顏坤琰/重慶大渡口區
  1942年夏,金庸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。1943年春,經過多日的艱難跋涉,他終於到達日夜嚮往的陪都重慶。到重慶後,金庸全身心地投入了考試,因成績優秀,幾乎同時被幾所大學錄取。他晚年對來訪者說:“我當時也考取了中央大學,西南聯大和四川大學的外文系。但是,經濟上負擔不起,而中央政治學校不收費,我便去了。”
  中央政治學校校址,位於重慶南溫泉風景區內的小溫泉,風光秀麗,景色宜人。抗戰前為私家花園,因四周遍植修竹,又稱“竹林別墅”。1938年秋,中央政治學校遷此後,“竹林別墅”被徵用。
  進了大學校門,金庸便一心撲在學業上,由於他天資聰穎,學習刻苦,像當年讀小學中學一樣,成績總是名列班上第一名。2007年5月21日,臺灣政治大學(其前身就是抗戰時期遷到重慶小溫泉的中央政治學校———筆者註)建校80周年時,老校友金庸應邀回母校參加活動。他在演講時,回憶了自己當年在學校發奮讀書的經歷。他對師弟師妹們說:“自己那時算是用功的學生,每天必讀一本中文書和幾頁英文書,中文書讀的是《資治通鑒》……”在這次校慶上,他還被臺灣政治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。
  由於中央政治學校實行軍管軍訓,一心向學的金庸有些反感。按校規學生必須上軍訓課,見到教官還得立正敬禮,學生們個個牢騷滿腹。金庸後來回憶說:“如果不是為了點名,查得不到課要受罰……我寧去圖書館鑽一整天,不願去受冤枉的苦。”
  出身書香門第的金庸自幼喜歡讀書,八九歲就開始看《荒江俠女》、《江湖奇俠傳》。不過,在中央政治學校的這個暑假里,他卻浸淫在更有意義的兩部書里,他在《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———金庸、池田大作對話錄》中回憶道:“抗戰期間的一個暑假,大學的同學們大都回家去了,我和一些無家可歸的同學住在校里。天氣炎熱,大太陽下除了游泳,不能做其他運動,我只好在教室里埋頭讀書。讀的是《資治通鑒》和H·G·Wells(威爾斯)的《the oatlint of history》(《世界史綱》)。讀得倦了,便大汗淋漓地蜷曲在窄窄的長凳上睡覺,醒來再讀。長凳只有半尺來寬,就是《阿Q正傳》中所說的那種條凳。睡了一個暑假,居然從來沒有在夢中掉下來過。那個暑假,以中西兩部精彩的歷史書為伴,過得充實而快樂。”
  一年級結束時,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程天放,在“總理紀念周”的全校師生大會上宣佈,上學年全校總成績最好的,是外交系一年級學生查良鏞(金庸的本名)。
  金庸就讀浙江聯合高中時,就有反抗強權的膽識,敢於仗義執言,曾因在壁報上寫文章嘲諷訓導主任而被開除學籍。進入中央政治學校後,金庸只想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讀聖賢書”。但是,事與願違,面對不平事,金庸怎能無動於衷,怎能袖手旁觀呢?他一定會挺身而出,這是他性格使然。他回憶說:“在這所訓練幹部的學校里,學生多對國民黨很忠心,有些守舊的同學甚至會把一些思想比較開明的同學拉到臺上去打。我看了很是氣憤,就去找訓導主任辯理,主任反把我罵一頓,說我多管閑事,還說這些打人的同學是見義勇為,打的是異己分子。我說,就算不喜歡異己分子,要打人也要講證據,況且不能這樣侮辱同學。”
  金庸在中央政治學校只讀了一年零兩個月,因為打抱不平,因為行俠仗義,大約在1944年深秋失學了,他的外交官之夢也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。  (原標題:金庸陪都求學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t17dtml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